学校主页
关于开展“职教筑基数字赋能职业教育百种精品数字教材创新孵化研究项目" 立项申报的通知
日期: 2025-04-24 信息来源: 点击数:

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关于“打造培根铸魂、 启智增慧的高质量教材”的要求和教育部高校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双千”计划,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与教育数字化改革,经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以下简称学会)同意,学会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分会和乡村振兴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工作委员会联合组织开展“职教筑基数字赋能职业教育百种精品数字教材创新孵化研究项目”课题研究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主题

职教筑基数字赋能职业教育百种精品数字教材创新孵化研究

二、立项意义

通过职业教育百种精品数字教材创新孵化研究,一是形成示范引领效应,打造职业教育数字教材建设的标杆范例,续教材建设提供可借鉴的模式与标准,引导更多院校和教师积极投身于数字教材建设与改革,推动职业教育教材整体水平提升;二是全面涵盖职业教育多个专业领域和不同职业教育层次,针对综合高中、中高职五年一贯制、中高本一体化等教育体系,形成与之适配的数字教材范本;三是促进资源整合与共享,集中力量打造百种数字教材资源库,有助于整合分散的优质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带来的资源浪费,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广泛共享,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降低教材建设成本;四是为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创造应用场景。

三、申报面向

1.提升思政教育及文化素养。厚植文化根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匠精神深度融合,包括但不限于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程、文化艺术修养提升课程等,可涵盖劳动教育、工匠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工业文化、职业认知、科技素养提升、艺术修养培育等内容。

2.服务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数字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培育“卡脖子”技术难题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3.面向贯通培养体系。服务“五年一贯制”“中高本一体化”等纵向衔接的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建设全链条贯通的教材体系;服务面向中小学、新型农民、一老一小等群体的终身教育数字教材建设。

4.服务国家战略发展需要。服务乡村振兴、“双碳”减排、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职教出海等。

5.服务重点民生领域。服务健康养老、学前、托育等重点民生领域需要。

本项目支持职业教育各学段进行申报,重点支持五年一贯制、中高本一体化贯通培养试点等教材孵化研究申报。

四、有关要求

1.总体要求。数字教材编写应遵循《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符合教材建设规律、职业教育教学规律、高素质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同时,教材内容应紧扣产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适应高素质技能人才需求变化。

2.建设内容要求。数字教材建设规划应包括文稿建设规划 和资源建设规划两个部分,确保数字教材能够有效服务于教育 教学,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文稿建设规划可以是已完成但未出版的在建教材,也可以是教材选题规划。资源建设规划可以是对现有资源的整合,也可以是拟建资源的构想方案。

3.教材数字化呈现要求。资源建设规划应基于课程教学设计,选取最适合呈现知识点、技能点的媒体形式。数字教材规划体现以下九个方面:

一是科学性,内容必须符合学科知识体系,准确无误,反映学科最新进展。二是教育性,有利于学生知识、技能和素养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创新。三是技术性,利用合适的数字技术(如多媒体、交互功能、超链接等),增强学习体验和教学效果。四是互动性,提供交互式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和探索,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五是适应性,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能力和风格,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资源。五是艺术性,整体设计美观,媒体形式多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六是安全性,内容和技术实现必须符合国家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确保学生个人信息和数据安全。七是多样性,提供多种类型的学习资源(如视频、图片、音频、二维/三维交互、AR等),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八是便捷性,操作和部署简单便捷,学习界面清晰友好,兼容PC、大屏、PAD移动端等设备。九是反馈性,提供有效的学习反馈机制,帮助师生了解学习成效并调整教学策略。

4.产教融合要求。教材内容应围绕专业人才培养能力目标,注重产教融合,深度对接行业标准、企业需求,将实际解决方案、岗位能力要求、技术规范等内容有机融入教材,反映最新生产技术、工艺和未来发展趋势,体现教学改革要求及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特色。教材内容应适应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案例等相结合,既体现专业知识,又融合行业企业场景实例。教材以真实生产项目、典型工作任务、工程实践案例等为载体,体现项目化、任务式、模块化教学过程。

5.团队构成要求。申报单位需组建一支结构合理、专业互补的编写团队,团队成员原则上不少于4人。团队成员应包括课程相关专业的骨干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扎实的专业知识,项目负责人原则上为副高级以上教师;建议有教育技术专家或熟悉数字教材开发技术的人员参与,确保教材在数字化呈现方面的专业性和创新性;建议吸纳富有创新精神和数字化技术能力的年轻人,尤其是熟悉AI、大数据、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的青年骨干;建议吸纳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编写团队,占比不低于10%,确保教材内容紧密贴合产业实际需求。

五、申报与建设时间

1.申报时间。请申请人于2025年4月29日前将申报材料(包括项目申报书、教材编写大纲等)纸质版一份(A4尺寸打印左侧装订)提交至科研处科技平台管理室(党政楼1014办公室),电子版(word)报送至科研处邮箱xzkyc@xyvtc.edu.cn

2.评审与公布。学会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分会和乡村振兴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工作委员会将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评审结果将在5月30日前公布。

3.建设周期。自立项之日起,建设周期为6个月。项目负责人需按照项目计划有序推进,完成教材的编写、开发、测试与完善工作,确保按时交付高质量的数字教材。建设周期结束,

通过专家评议的数字教材将获得结项证书,同时数字教材进入优质数字教材资源库,面向全国进行展示交流、经验介绍。

六、服务与支持

1.结果呈现。立项单位可以依托课题组织方提供的数字教 材编辑器以及阅读器进行数字教材制作与展示。立项单位也可 以使用自有平台,但需满足教材数字化呈现要求,并确保教材开发完毕,可以与组织方的数字教材平台进行部署、整合、展示,以便于资源的统一管理与共享,实现数字教材的广泛传播与应用。

2.技术支持。课题组织方将为立项单位提供数字教材编辑 器、阅读器工具,以便开展数字教材孵化的研究工作,并进行系统的技术培训与指导,帮助研究团队掌握编辑器和阅读器的使用方法,及时解决技术难题,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3.推广展示。课题组织方对优秀的数字教材给予重点推广 展示推介,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提升教材的影响力与应用范围,促进经验交流与成果共享,推动职业教育数字教材建设的共同发展。

4.出版服务。教材编写及出版过程中,课题组织方将提供专业服务,保障内容质量。符合出版规范的教材,将优先推介相关出版社推荐出版,教材出版之后,可由出版社提供进一步的推广服务。

5.AI融合辅助。课题组织方将为亮点教材辅助搭建知识库、智能体等个性化AI应用,促进数字教材智慧创新。


校内联系人:樊一凡

联系电话:(0376)6281990

                                                                                                                                             科研处

2025年4月24日

申报入口

教育部门链接

省外高校网站

省内高校网站

校内部门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  地址:信阳市羊山新区新24大街48号  电话:0376-6281990  邮编:464000